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12-19 17:40
扫码用手机做题
我国老年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
本题解析:
本题直接考查了老年工作的目标。我国老年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答案是A。
矫正对象,往往处于与社会严重脱节的境况,这种社会特征不利于矫正对象( )的修复和重建。
本题解析:
许多罪犯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其社会化进程受阻,社会功能严重缺失。一旦被判定有罪并被处以刑罚,由于刑罚措施本身具有的隔绝功能,加之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以及罪犯的自我封闭,矫正对象往往处于与社会严重脱节的境况。这种社会特征不利于矫正对象社会功能的修复和重建。
心理学家艾德沃特认为,从情绪角度来说,青少年开始的标志是( )。
本题解析:
心理学家艾德沃特认为,在情绪的角度,开始从父母处独立自主是青少年开始的标志;达到自我修正的个人认定状态,并且情绪独立是青少年结束的标志。
青少年福利政策宣传,属于( )层面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层面;青少年社会工作一般可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
微观层面一般指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即针对青少年个体需求而开展的个案辅导服务;
中观层面指家庭和小组层面的社会工作,即针对青少年家庭以及有相同需要或背景的青少年群体,而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
宏观层面指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或者是针对法规或政策而进行的倡导或改变性工作,如建立青少年组织,开展社区工作,进行青少年法规、政策或制度的修改及倡导工作等。
希波克拉底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这是指医务社会工作要( )。
本题解析:
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很多,难以穷尽。在此仅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服务对象的需求角度对其进行概括:(一)与医疗卫生体系相融合;(二)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主导;(三)以病人为中心;(四)服务规范的专业化。其中第三点,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有着紧密联系,在医学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之后,它与社会工作者在此领域的服务理念相弥合。正如希波克拉底所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
下列叙述不是关于老年精神问题的是( )。
本题解析:
有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五点非常重要:(1)珍惜当下,包括欣赏自己当下的生活,明白时间的珍贵,因而能够学习享受生活。(2)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3)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4)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与相关人员和解和宽恕他人,弥补遗憾。(5)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把握这些,便能开展相应的工作,在精神上关怀老年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方向是( )。
本题解析:
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受到疾病困扰的相关人员,无论是对普通人群的健康宣传,还是对疾病患者的服务,都是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作为核心和主导,这是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向。
小赵是驻校社会工作者,佳佳由于在课堂行为不好而接受小赵的个案辅导服务。到了结案期,佳佳的班主任反映,最近佳佳本来好转的行为似乎又回到了当初的状态,小赵判断这时的佳佳是对即将到来的结案产生了一种负面的情绪反应,即( )。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1)否认——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为不准时参加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等。
(2)倒退——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
(3)依赖——对社会工作者过分依靠。
(4)抱怨——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
(5)愤怒——表现为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结案时的愤怒会因结案类别而有不同表现。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社区工作者(招聘)
练习次数:26次
试卷分类:社区工作者(招聘)
练习次数:43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19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练习次数:10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23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2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