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5-08-01 17:34
扫码用手机做题
问卷调查是社会工作的研究方法之一。它依据问卷收集资料,并可将问卷的问题分为态度、行为和状态三种类型。下列属于状态类型的提问是( )。
本题解析:
问题是问卷的核心,其类型分为态度、行为和状态。
态度说明对某个议题的看法;
状态涉及人口社会特征、个人经历及其他信息,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等。
行为代表实际行动状况。
AD选项属于态度,B选项属于行为,C选项属于状态,故选C选项。
李婷是一名高中生,怀孕后产下一名男婴,因为害怕,她把婴儿丢在厕所里,导致婴儿死亡。案例中,李婷侵犯了婴儿的( )。
本题解析:
生存权是未成年人最基本的权利,国家保障每个未成年人平等的生存权利,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发展权是未成年人享有的以未成年人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保障未成年人公平公正地分享发展成果和平等参与社会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发展权利。
受保护权:未成年人由于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辨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权利易受侵害,需要予以特别保护。
小刘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社会工作者,负责居家养老服务。他满怀热情投入工作,却在几次入户访问时遭遇闭门羹,还有一些老人抱怨现有服务不够细致周到,这让小刘有些沮丧且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督导第一时间应采取的做法是( )。
本题解析:
支持性督导的工作内容主要有4个方面:
疏导情绪:督导者协助被督导者适应和处理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挫折、不满、失望、焦虑等各种情绪,增强被督导者的自我功能。
给予关怀:督导者通过给予关怀与支持,让被督导者在工作过程中有安全感,并愿意尝试新工作。
发现成效:督导者协助被督导者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激发被督导者的工作情绪和士气,并对机构逐渐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寻求满足:督导者给予被督导者从事专业的满足感和价值感,促进其对专业的认同,进而愿意持续投身于社会服务工作。
题目中社工小刘有些沮丧且不知所措,此时督导首先要做的是处理他的情绪,故选C选项。
通过招募志愿者或者雇用专门人员,在紧凑的时间内密集电话拜访,传达简单易懂的筹资信息,并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筹款的方式属于( )。
本题解析:
项目申请:如果机构的大宗款项来自政府购买或基金会资助,一般要写项目申请书,因为政府、基金会对机构的资助常常是以项目的形式出现的。
私人恳请是机构领导者、员工和志愿者与他们的潜在捐款人面对面会谈,表达需求、寻求帮助、请求捐款的筹款方式,属于较私人的、注重人际关系的筹款方式。
电话劝募是招募志愿者或者雇用专门人员,在紧凑的时间(通常2 ~4 周)内密集电话拜访,传达简单易懂的筹资信息,并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筹款的方式。故选C选项。
特别事件筹资活动:特别事件是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对特殊事件的服务,引起社会大众对机构和相关事件的关注。这些特别事件包括重大灾害发生、社会危机事件、机构纪念活动等。
下列关于定性研究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定性研究则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源泉,花费相当多时间深入具体情境中,研究者对自己行为及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反思和调适,尽量设法将被研究对象视为自己人。故B选项正确。
定量研究一般依托某些理论,形成假设,再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定性研究不一定事先设定假设,其理论假设可以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其过程发现需要进行抽象的提炼和归纳,才有可能达到理论层面。故A选项错误。
定量研究注重研究问题的普遍性、代表性及其普遍指导意义,其研究结论在随机抽样时可以推论。定性研究则注重研究对象,有助于发现研究问题的个别性和特殊性,研究发现并不作推论。故C选项错误。
定量研究主要收集和分析量化资料,定性研究则主要获取描述性的、非数字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
社会工作者在某村以发展社区经济为切入点,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种植有机农作物。在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注重提升村民的自信心,鼓励其分享经验,提高村民协商议事的能力。从地区发展模式的角度看,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是( )。
本题解析:
使能者:协助居民表达对社区问题的不满,鼓励和协助居民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人际关系,促进共同目标的产生,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促成共同目标的实现。
中介者:社会工作者要调动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帮助实现资源链接,将其有效地投入地区发展中,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
协调者: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还应协调各方面的组织机构、社区团体以及居民之间的关系,增加了解、减少分歧,促进他们之间的团结、合作,甚至联合。
B选项可直接排除不属于地区发展模式的角色。
依据题干“提升村民的自信心,鼓励其分享经验,提高村民协商议事的能力”可知社工扮演的是“使能者”角色,故选C选项。
社会工作者介入某老城区处理拆迁改造问题,拟运用社会策划模式设计社区发展计划。为此,社会工作者深入社区了解各方对该计划的期望和要求。社会工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
本题解析:
社会策划模式的实施策略包括:了解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分析环境和形势、自我评估、界定和分析问题、确定社区需要、确定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寻找、比较并选择好的方案、测试方案、执行方案、评估结果。
其中分析环境和形势指的是社会工作者要收集环境发展趋势方面的资料,了解对新计划有影响力的人士和团体,分析他们的利益和需要。
根据题干描述:深入社区了解各方对该计划的期望和要求,可知答案应选B。
了解组织的使命和目标:使命代表了社会服务组织未来的理想、蓝图、目标和信念。
自我评估:社会工作者要评估自己所在社会服务组织的优点和不足,同改变社区的任务相比较,以清楚地确定服务目标、界定自己的工作范围。
界定和分析问题:社会工作者要了解社区问题的现状、特点、成因,目前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服务手段,它们存在怎样的不利或不足之处。
社会工作者小李为帮助外来务工青年,设计、开展了“融入城市生活,扩大交友范围”的小组活动,该小组最适合采用( )模式。
本题解析:
互动模式亦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工作,焦点在于互动关系及其效果。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工作,服务对象没有固定的概念,既可以是青少年群体、老年人群体、残疾人群体、学生群体、白领阶层、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等,也可以是那些有缺陷、有问题的社会特殊群体或边缘群体。
依据题干“融入城市生活,扩大交友范围”可知互动模式最合适。
发展模式旨在解决和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这一模式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如各种困难人群、面临危机的人群以及寻求更大自我发展的
人群等。不符合题意。
BC可以直接排除。
社会工作者李月为社区内老年人开展“最美夕阳红”小组活动,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社区生活,并帮助退休老年人较好地适应退休生活。该小组属于( )模式的小组工作。
本题解析:
互动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增强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工作,焦点在于互动关系及其效果。
发展模式亦称过程模式或发展性小组模式,旨在解决和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发展模式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提升。
AC选项为干扰选项,教材无此内容。
社会工作者招募唐氏综合征孩子的父母组成小组,通过组员彼此分享个人的感觉和经验等活动,增强组员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这个小组属于( )。
本题解析:
小组工作类型中的支持小组。支持小组一般是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组员组成的。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信息、建议、鼓励和情感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社会工作者将自闭症孩子的父母组成小组,通过组员彼此分享个人的感觉和经验等活动,增强组员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符合支持小组的特点,故应选D选项。
成长小组大多运用于各类学生及边缘群体的辅导工作,旨在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地发展。该小组的焦点在于个人能力的成长和正向改变。
教育小组的宗旨在于,通过帮助小组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促使成员改变其原来对于自己问题的不正确看法及解决方式,从而实现小组组员的发展目标。
治疗小组的组员一般来自那些不适应社会环境,或因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破损而导致其行为出现问题的人群。治疗小组对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具有社会工作知识,还应当掌握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学术训练和临床经验。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社区工作者(招聘)
练习次数:26次
试卷分类:社区工作者(招聘)
练习次数:43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17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练习次数:9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23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25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