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管理类联考综合->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

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如果我们把古代荀子、商鞅、韩非等人的一些主张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如下一套理论: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的,所以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刑罚。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

既然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那么在选拔官员时,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怎样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呢 国君通常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监察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吏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利。

既然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依靠什么呢 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谁,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出于好利恶害的本性,就会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这样,以权谋私的罪恶行为就无法藏身,就是最贪婪的人也不敢以权谋私了。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只用赏罚就能治好臣民吗

原文“人性本恶”为前提,通过一系列论证得出了只用赏罚就能治好臣民的结论,看似严谨,实际上存在诸多漏洞,现分析如下:

首先,“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这只是一部分人的观点主张,例如有的人主张“人性本善”,原文中作者忽略了一项重要内容:人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不断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其次,作者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这一论断比较武断,即使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如果能够用完善的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并且能够附加良好的教育引导,即未必不会培养出“廉洁之士”。就算真的是“不存在廉洁之士”,这也不代表“不存在相对更廉洁的人”,从而也不代表着“没有必要寻找廉洁之士”。

再次,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这是廉政建设的关键,但是未必只是唯一的手段。廉政的建设是有多方面要求的,毕竟除了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外,还有塑造公平、公正的政治局面,高效的法律机制等方面。

最后,实施赏罚的机制,并不意味着就会“揭发以权谋私的官员”,因为这种机制的实施有可能会带来诬告的现象。我们都知道,揭发的前提是“知道”,但是这一前提未必就成立,又如何谈赏与罚呢与此同时,如果被揭发的官员实施打击报复行为,并且这种报复给揭发的臣民带来的代价远远高于其所受的奖励,臣民又该如何决断在这种情况下,臣民就有可能不会揭发官员。

原文存在诸多漏洞,论述者得出只用赏罚就能治好臣民的推理需要认真商榷。

更新时间:2022-12-13 04:38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与悬浮-密实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相比,关于骨架-空隙结构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黏聚力大,内摩擦角大
  • B.黏聚力大,内摩擦角小
  • C.黏聚力小,内摩擦角大
  • D.黏聚力小,内摩擦角小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中,骨架-空隙结构的特点是( )。

  • A.黏聚力较高,内摩擦角较小
  • B.黏聚力较高,内摩擦角较大
  • C.黏聚力较低,内摩擦角较大
  • D.黏聚力较低,内摩擦角较小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沥青类路面,其破坏主要取决于( )和极限垂直变形。

  • A.剪切变形
  • B.抗剪强度
  • C.弯拉强度
  • D.弯拉应变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都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其中战略目标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B.全面依法治国
  • C.全面深化改革
  • D.全面从严治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期,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体现这一社会改革方案的纲领性文件是

  • A.《海国图志》
  • B.《天朝田亩制度》
  • C.《资政新篇》
  • D.《四洲志》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第一次在中国树起共产主义的大旗,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共产主义方向的刊物是

  • A.《新青年》
  • B.《共产党》(月刊)
  •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D.《劳动团体与政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 A.中日甲午战争后
  • B.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曾经犯过三次“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并最终导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

  • A.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 B.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 C.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 D.博古、李德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中国。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瑷珲条约》
  • D.《马关条约》
查看答案